公益行銷-環保議題篇
◆ 中華電信:「數位造林.光世代」
http://cht.arcww.com.tw/tree/
http://blog.xuite.net/chttree/treeblog
◆ 台灣杜邦:「Cool Seven-7 days讓地球COOL一夏」
http://act.udn.com/coolseven/index.html
http://city.udn.com/10030
由於地球環境惡化速度太快,環保議題受到重視的程度也遠比其他公益議題為多。本篇的兩個案例均以節能減碳為主題,操作方式則均屬於website campaign的模式。
中華電信的「數位造林.光世代」從去年開始推動,訴求是:「用網路、多棵樹」,希望透過電子帳單的推廣達到省紙救樹的第一步,並結合情人節等特殊時點,配合推出“e卡告白”、“音樂傳情”、“情話輕鬆Send”等情人節系列活動。並且贊助珍古德協會的綠拇指計畫,民眾只要上網下載「游標樹」並簽名響應,每達一萬次,中華電信等企業就會贊助新台幣五萬元給一所學校參與綠拇指計畫。「數位造林,綠拇指」計畫讓學童認識、種植、觀察台灣的原生植物與環境生態的關係,讓綠化及生態概念能向下紮根,讓關心環境及暖化問題從小萌芽。這項計畫迄今總計已在104所校園種下台灣原生樹種,讓綠化與教育同時向下扎根。
除了「數位造林.光世代」的網站外,並將後續於各個學校執行「數位造林,綠拇指」的活動日記以blog記錄,讓所有曾參與種樹計劃的學生們都可以在這裡分享心得,是能夠增加互動性、擴大影響力不錯的一個運作模式。由「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費時一年拍攝的紀錄片「種樹的男人」,也於今年六月完成,並作為中華電信十二週年慶的主題影片。
除了持續推動「數位造林.光世代」,中華電信日前更推出「節能助功隊」的新活動(http://www.cht.com.tw/Files/Download/green_team.htm)
以五大類方案為企業打造專屬的節能減碳服務,我覺得當中最特別的一項是整合GPS技術的計程車派遣服務,這是提供給計程車業者的服務。因為經濟不景氣,滿街空跑的計程車不僅耗油且會增加空氣污染,既不環保又不經濟,但因為技術及成本考量,並不是所有車隊都有能力建構自己的派遣服務,中華電信提供相關的硬體及系統租用服務,業者不需自行建置系統,即可使用計程車派遣服務,真正落實節能環保,又可提升營運效益!
另一個案例:台灣杜邦「Cool Seven-7 days讓地球COOL一夏」則比較偏向是PR性質的活動,焦點在將杜邦的品牌與環保做連結,活動本身和個別系列產品的直接關聯度比較低一些,整個架構中只有「體驗杜邦」這個項目是依據使用族群的不同介紹相關的杜邦產品(準確來說,是應用杜邦各項專利技術所開發製造的產品)。而和中華電信一樣,這個活動也設有blog:「COOL客召集令徵文活動」,並邀請黃國倫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許心欣擔任活動代言人。
今年是杜邦在台灣40週年,一直以來杜邦以科學為基礎,發明了數以萬計的專利、結合超過三千多個品牌,以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和環境自許。杜邦給人的印象比較傾向材料的技術研發,因此其產品也並非直接銷售給一般消費者,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活動時其實頗為驚訝,因為這明顯是針對一般大眾所做的公益行銷活動。
或許你可能會質疑一個主要業務為B2B的企業,為何會做一個針對end user的活動?而且看起來效益似乎也並不那麼直接,但如果你能更認識“杜邦”、理解它背後所代表的“技術先進、環保”的品牌象徵意義,那麼當你在賣場商品的標籤上見到杜邦的專利名稱時,必然能夠產生正面的好感以及對產品的信任了!除了PR性質的企業形象建立外,相信這也是重要的活動效益之一吧!
公益行銷-女性議題篇
◆ 寶僑(P&G):「六分鐘護一生」活動
http://www.pgtaiwan.com.tw/pg/site/carewoman.php
◆ 聯合利華(Unilever):多芬(Dove)「真實美人運動」(Campaign for Real Beauty)
http://www.realbeauty.com.tw/home.html
兩家世界級的FMCG大廠:聯合利華(Unilever)和寶僑(P&G)經常在其所屬各個品類上互相競爭,也因為其主要客群均為女性,因此在公益行銷活動上的議題選擇也都以女性為主。
寶僑(P&G)的公益行銷活動中,大眾最有印象的應該是「六分鐘護一生」,這項婦癌預防衛教活動的舉辦已邁向第十年,且歷年來均由蕭薔、林志玲等高知名度的明星代言,今年林志玲代言活動的海報還成為國民健康局宣導衛教單張的資料,累積頗佳的企業正面形象,也對婦癌預防的宣導盡了不少心力。
P&G關心女性生理健康,Unilever則將訴求焦點放在女性的心理健康。多芬(Dove)的「真實美人運動」希望傳遞的正確概念是:「沒有美不美,只有不同的美」,美麗不該只有一種樣子,媒體灌輸的美女刻板印象是不健康的,該改變的不是身體的外在,而是扭曲的觀念。唯有擁有自信,發自內心喜歡自己天生獨一無二的特質,才能真正擺脫揮之不去的整型或減肥焦慮,從而能生活得更加健康自在。
在台灣,大概P&G的做法比較容易得到理解與認同,因為效益立竿見影,公益訴求所在也一清二楚,但我個人其實比較喜歡多芬(Dove)的「真實美人運動」,因為我對於這項活動所傳達的概念比較認同。當然,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層面的健康更重要。眾所週知,很多身體的病痛其實是因為心理的疾病所引發的,而正面的意志也絕對會影響一個人生理疾病的康復狀況。可惜因為此一公益活動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六分鐘護一生」直接了當,似乎引起的關注程度或話題性也就不是那麼理想了!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局網站)
從CSR「企業社會責任」到公益行銷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議題在台灣日漸成為顯學,除了是國際趨勢影響之外,媒體亦功不可沒。《遠見》雜誌於2005年創立「企業社會責任獎」時,創辦人高希均曾說:「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當人品欠缺時,反映在企業經營上,就是缺「企業倫理」,缺「企業社會責任」。是這樣的認知,促使《遠見》雜誌毅然決定設企業社會責任獎。
「企業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要重視倫理與品德、股東權益、勞動人權、供應商管理、消費者權益、環境、社區參與、績效資訊披露及對利害相關人的責任等(註1)。以行銷的觀點來看,CSR的概念最常以PR的型式來操作,或者說PR可以運用的最佳議題就是CSR,常見的公益行銷即為此種概念下的產物。
公益行銷又稱「善因行銷」(CRM; Cause-related Marketing),公益行銷對企業而言既可建立優良形象,又兼具行銷目的,似乎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作法,但事實上在執行面卻必須操作得更細緻、考量更周全,否則反容易被質疑是以公益包裝行銷,而引起社會大眾的不良觀感,例如:商周的「水蜜桃阿嬤」事件即是一例。
優識公關總經理何伶華於「推動公益行銷 品牌效益倍增」(註2)一文中,整理了評估公益行銷的十大準則:
……………………………………………………………………………
公益行銷的十大準則
一、許多公益團體會主動找上企業贊助,多少給一點預算都好,其實反而是亂槍打鳥,效果零散,無法為企業品牌形象加分。公益行銷,企業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思考目的,是否能達到提供公益形象同時凝聚員工向心力的雙重目標。
二、確定公益行銷過程中溝通的對象是誰?舉個例子,P&G長期贊助「六分鐘護一生」,那是因為消費性產品的最大消費者是女性,而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防治對象也是女性。
三、公益活動的性質要符合產業的形象。如果一家高科技公司贊助的卻是傳統工藝,或是菸酒業者支持健康公益訴求,都是占不到便宜的。
四、分析活動的潛在伸展力。傳播印象是累積的,如果無法衍生後續效應,只靠單點的短期操作,只是事倍功半。
五、評估公益活動對經銷商和零售通路的吸引力。
六、確認活動中的領導地位。許多時候,寧可選擇獨家贊助的雪中送炭,而捨棄大推頭贊助商的錦上添花。因為,當20家企業一起分享公益的光環時,公益形象往往也一併被稀釋掉了。
七、衡量對企業的內部影響。如果一個公益活動換來員工抱怨連連而非整體士氣提升,絕非從事公益行銷的初衷。
八、執行效應的評估,要回過頭去檢視當初的目標是否已經達成。
九、是否需要其他行銷工具的支援?除了記者會之外,有沒有廣告預算可以協助後續曝光?要有做公益、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十、最實際的,審核預算。
……………………………………………………………………………
這十項準則非常全面地列出了公益行銷的評估要點,相當值得想要規劃公益行銷活動者作為參考。如前所述,公益行銷絕非有百利無一害、或者做越多越好,尤其現在的消費者非常聰明而敏感,企業如若純粹做公益,那當然至少可贏得好名聲,但若在公益目的背後藏了太明顯的商業企圖,反倒弄巧成拙,造成負面影響。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在行銷活動規劃時一併納入公益考量,以行銷為主、公益為輔,如此一來,既已昭告大眾:「這是行銷!」,但又順道可為公益盡一點小小心力,消費者也就不至於以純粹公益的觀點來嚴格看待一個行銷活動了!
註1:遠見雜誌http://www.gvm.com.tw/event/csr2008/page01.html
註2:2005/05/14 經濟日報/李盛雯報導
「企業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要重視倫理與品德、股東權益、勞動人權、供應商管理、消費者權益、環境、社區參與、績效資訊披露及對利害相關人的責任等(註1)。以行銷的觀點來看,CSR的概念最常以PR的型式來操作,或者說PR可以運用的最佳議題就是CSR,常見的公益行銷即為此種概念下的產物。
公益行銷又稱「善因行銷」(CRM; Cause-related Marketing),公益行銷對企業而言既可建立優良形象,又兼具行銷目的,似乎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作法,但事實上在執行面卻必須操作得更細緻、考量更周全,否則反容易被質疑是以公益包裝行銷,而引起社會大眾的不良觀感,例如:商周的「水蜜桃阿嬤」事件即是一例。
優識公關總經理何伶華於「推動公益行銷 品牌效益倍增」(註2)一文中,整理了評估公益行銷的十大準則:
……………………………………………………………………………
公益行銷的十大準則
一、許多公益團體會主動找上企業贊助,多少給一點預算都好,其實反而是亂槍打鳥,效果零散,無法為企業品牌形象加分。公益行銷,企業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思考目的,是否能達到提供公益形象同時凝聚員工向心力的雙重目標。
二、確定公益行銷過程中溝通的對象是誰?舉個例子,P&G長期贊助「六分鐘護一生」,那是因為消費性產品的最大消費者是女性,而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防治對象也是女性。
三、公益活動的性質要符合產業的形象。如果一家高科技公司贊助的卻是傳統工藝,或是菸酒業者支持健康公益訴求,都是占不到便宜的。
四、分析活動的潛在伸展力。傳播印象是累積的,如果無法衍生後續效應,只靠單點的短期操作,只是事倍功半。
五、評估公益活動對經銷商和零售通路的吸引力。
六、確認活動中的領導地位。許多時候,寧可選擇獨家贊助的雪中送炭,而捨棄大推頭贊助商的錦上添花。因為,當20家企業一起分享公益的光環時,公益形象往往也一併被稀釋掉了。
七、衡量對企業的內部影響。如果一個公益活動換來員工抱怨連連而非整體士氣提升,絕非從事公益行銷的初衷。
八、執行效應的評估,要回過頭去檢視當初的目標是否已經達成。
九、是否需要其他行銷工具的支援?除了記者會之外,有沒有廣告預算可以協助後續曝光?要有做公益、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十、最實際的,審核預算。
……………………………………………………………………………
這十項準則非常全面地列出了公益行銷的評估要點,相當值得想要規劃公益行銷活動者作為參考。如前所述,公益行銷絕非有百利無一害、或者做越多越好,尤其現在的消費者非常聰明而敏感,企業如若純粹做公益,那當然至少可贏得好名聲,但若在公益目的背後藏了太明顯的商業企圖,反倒弄巧成拙,造成負面影響。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在行銷活動規劃時一併納入公益考量,以行銷為主、公益為輔,如此一來,既已昭告大眾:「這是行銷!」,但又順道可為公益盡一點小小心力,消費者也就不至於以純粹公益的觀點來嚴格看待一個行銷活動了!
註1:遠見雜誌http://www.gvm.com.tw/event/csr2008/page01.html
註2:2005/05/14 經濟日報/李盛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