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銷-國外案例篇



◆ (PRODUCT)RED
http://www.joinred.com/

◆ Fifteen Foundation & Fifteen Restaurants
http://www.fifteen.net/Pages/default.aspx


與之前「女性議題篇」及「環保議題篇」相較,本篇的案例是以比較不同觀點的來發展公益行銷,因為這兩個國外案例均是由公益團體所發起,再尋求成功的商業模式,以達成公益的目的。本篇的資料是我在收集公益行銷案例時透過網路搜尋讀到的,來自一個特別的公益團體:「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http://www.sec-taiwan.org/index.html),它的名稱雖然看來很嚴肅,但卻具有比較特別的運作方式。它是2006年,一群來自國內各非營利組織、就讀於政大EMBA的高階主管,結合企業主所共同籌組的單位,希望藉由整合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專業與營利事業的經營管理知識,共同協助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事業,藉由事業運作的回流性自主資源,創造非營利組織的最大公益價值。

什麼是社會事業(Social Enterprise)?「它是一個運用企業的策略、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事業體!」這是此協會為社會事業所下的定義。簡言之,即是以專業的經營管理知識來協助各個非營利組織能夠取得生存的資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設法用更有效率、更積極性的做法去解決社會問題,而這正是「社會事業發展協會」希望能夠努力的方向。

台灣人很習慣做善事就是捐錢,而且通常是“救急不救窮”的捐助概念,往往是見到媒體報導某某案例令人同情,便一窩蜂地都捐給同一個受贈者。但是所謂的社會問題通常並非“救急“就能獲得根本的解決。唯有設法自助、取得生存之道,才能真正使社會問題不再成為”問題“。

(PRODUCT)RED與Fifteen Foundation & Fifteen Restaurants這兩個案例有個共同之處,即發起者都是為人所熟知的演藝明星或名人,他們善用自己的知名度,有效擴大行善的力量。(PRODUCT)RED是由愛爾蘭知名搖滾樂團U2的主唱Bono與DATA(防治非洲愛滋公益組織)組織主席Bobby Shriver所共同發起成立;Fifteen Foundation則是2002年由英國知名的烹飪節目主持人Jamie Oliver傑米奧利佛所成立。

(PRODUCT)RED的紅色象徵的就是緊急與救助,同時也是血液的顏色,是愛滋的主要感染途徑,也代表著愛。它以公益品牌:(PRODUCT)RED與世界一流的企業與商品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企業既有的商品加以(RED)的設計作為公益產品,消費者購買公益商品時不需要多負擔購買成本,同時讓人一眼就看出你就是做公益的人,而企業則獲得更多的公益形象與商品銷售量,消費金額中的一定比例捐贈給全球基金會(Global Fund),資助在非洲、東歐、中亞、拉丁美洲等匱乏、疾病負擔最嚴重的國家與地區,進行在三大疾病(HIV/AIDS、結核、瘧疾)的防治與援助計畫。

企業提撥商品一定金額或比例贊助特定公益活動的作法很常見,但此一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公益單位主動發起、長期運作,並建立一個特定的公益品牌:(PRODUCT)RED,一概以紅色作為商品的識別,加之以名人的影響力,而得以與甚多全球性的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係,包含GIORGIO ARMANI、Gap、Motorola、Apple、Dell、American Express等。這些企業為(PRODUCT)RED設計專屬特殊紅色版本的產品,消費者可以用一樣的價格買到與眾不同的ipod nano或者GIORGIO ARMANI太陽眼鏡等限量產品,同時又能夠順便支持公益,企業博得好名聲、賺到銷售量,公益單位也能獲得所需的基金,是三方皆贏的最佳方案。從它的成果就能夠知道加上創意的方案,的確成效非凡:(PRODUCT)RED創辦以來迄今已經替全球基金會募集到4980萬美元,貢獻相當可觀。 

另一個案例Fifteen Foundation & Fifteen Restaurants則主要在鼓舞那些貧困、離家或無家可歸、失業、克服藥癮或酒精毒害的年輕人,相信他們能在自己建立的餐館業裡找到新的契機。Fifteen提供最好的材料與高品質的餐飲服務,提供給學徒門專業的學習環境,且將餐廳經營的利潤提撥作為教學。2002年Jamie Oliver成立了Fifteen Foundation,同年11月Jamie Oliver和學習與技能委員會以及倫敦漢莫史密斯及西倫敦學院攜手合作,將15名實習生變成獨當一面的廚師,帶著這一批與眾不同的實習生,攜手打造出一間獨特的餐廳:第一家倫敦店Fifteen餐廳,到目前Fifteen餐廳已開了四家,分別位於英國、荷蘭、與澳洲。

Fifteen 擅長轉換在廚師界慣用的「師徒制度」,對誤入歧途(多以酒癮與藥物濫用)與貧困或缺乏支持的青年,提供除了職業能力以外的生活教育與引導,不但培養他們對烹飪與餐飲文化的熱情及尊重,也包含協助、培養他們解決困難的能力(解決債務、居住難題、人際關係),並藉由實習、參觀旅行、畢業後的輔導就業等計畫,激勵他們的視野與企圖心,帶領他們遠離酒精、藥物濫用與負向的情緒困境,確保其社會價值的產出效益,也為Fifteen的永續經營,培育了許多種子。

當然,如何讓一家餐廳能夠經營成功,又是另一門專業了!雖然乍看之下,這個模式和台灣也有的庇護工廠頗類似,但實際上經營一家店或者一個商品品牌的學問,卻不是這麼容易。而以公益為號召的商品或店家也必須自覺:即使是公益單位也一樣要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具備市場競爭力,不能單單寄望社會大眾會因為支持公益而主動購買品質不夠理想或者價格高於市價的產品。Business is business. 必須謹記:只有夠好、才能不畏競爭,這是經營生意不變的生存之道!



參考資料及部份文字引用: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
http://www.sec-taiwan.org/intro/intro_4_detail.php?i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