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銷-國外案例篇



◆ (PRODUCT)RED
http://www.joinred.com/

◆ Fifteen Foundation & Fifteen Restaurants
http://www.fifteen.net/Pages/default.aspx


與之前「女性議題篇」及「環保議題篇」相較,本篇的案例是以比較不同觀點的來發展公益行銷,因為這兩個國外案例均是由公益團體所發起,再尋求成功的商業模式,以達成公益的目的。本篇的資料是我在收集公益行銷案例時透過網路搜尋讀到的,來自一個特別的公益團體:「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http://www.sec-taiwan.org/index.html),它的名稱雖然看來很嚴肅,但卻具有比較特別的運作方式。它是2006年,一群來自國內各非營利組織、就讀於政大EMBA的高階主管,結合企業主所共同籌組的單位,希望藉由整合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專業與營利事業的經營管理知識,共同協助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事業,藉由事業運作的回流性自主資源,創造非營利組織的最大公益價值。

什麼是社會事業(Social Enterprise)?「它是一個運用企業的策略、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事業體!」這是此協會為社會事業所下的定義。簡言之,即是以專業的經營管理知識來協助各個非營利組織能夠取得生存的資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設法用更有效率、更積極性的做法去解決社會問題,而這正是「社會事業發展協會」希望能夠努力的方向。

台灣人很習慣做善事就是捐錢,而且通常是“救急不救窮”的捐助概念,往往是見到媒體報導某某案例令人同情,便一窩蜂地都捐給同一個受贈者。但是所謂的社會問題通常並非“救急“就能獲得根本的解決。唯有設法自助、取得生存之道,才能真正使社會問題不再成為”問題“。

(PRODUCT)RED與Fifteen Foundation & Fifteen Restaurants這兩個案例有個共同之處,即發起者都是為人所熟知的演藝明星或名人,他們善用自己的知名度,有效擴大行善的力量。(PRODUCT)RED是由愛爾蘭知名搖滾樂團U2的主唱Bono與DATA(防治非洲愛滋公益組織)組織主席Bobby Shriver所共同發起成立;Fifteen Foundation則是2002年由英國知名的烹飪節目主持人Jamie Oliver傑米奧利佛所成立。

(PRODUCT)RED的紅色象徵的就是緊急與救助,同時也是血液的顏色,是愛滋的主要感染途徑,也代表著愛。它以公益品牌:(PRODUCT)RED與世界一流的企業與商品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企業既有的商品加以(RED)的設計作為公益產品,消費者購買公益商品時不需要多負擔購買成本,同時讓人一眼就看出你就是做公益的人,而企業則獲得更多的公益形象與商品銷售量,消費金額中的一定比例捐贈給全球基金會(Global Fund),資助在非洲、東歐、中亞、拉丁美洲等匱乏、疾病負擔最嚴重的國家與地區,進行在三大疾病(HIV/AIDS、結核、瘧疾)的防治與援助計畫。

企業提撥商品一定金額或比例贊助特定公益活動的作法很常見,但此一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公益單位主動發起、長期運作,並建立一個特定的公益品牌:(PRODUCT)RED,一概以紅色作為商品的識別,加之以名人的影響力,而得以與甚多全球性的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係,包含GIORGIO ARMANI、Gap、Motorola、Apple、Dell、American Express等。這些企業為(PRODUCT)RED設計專屬特殊紅色版本的產品,消費者可以用一樣的價格買到與眾不同的ipod nano或者GIORGIO ARMANI太陽眼鏡等限量產品,同時又能夠順便支持公益,企業博得好名聲、賺到銷售量,公益單位也能獲得所需的基金,是三方皆贏的最佳方案。從它的成果就能夠知道加上創意的方案,的確成效非凡:(PRODUCT)RED創辦以來迄今已經替全球基金會募集到4980萬美元,貢獻相當可觀。 

另一個案例Fifteen Foundation & Fifteen Restaurants則主要在鼓舞那些貧困、離家或無家可歸、失業、克服藥癮或酒精毒害的年輕人,相信他們能在自己建立的餐館業裡找到新的契機。Fifteen提供最好的材料與高品質的餐飲服務,提供給學徒門專業的學習環境,且將餐廳經營的利潤提撥作為教學。2002年Jamie Oliver成立了Fifteen Foundation,同年11月Jamie Oliver和學習與技能委員會以及倫敦漢莫史密斯及西倫敦學院攜手合作,將15名實習生變成獨當一面的廚師,帶著這一批與眾不同的實習生,攜手打造出一間獨特的餐廳:第一家倫敦店Fifteen餐廳,到目前Fifteen餐廳已開了四家,分別位於英國、荷蘭、與澳洲。

Fifteen 擅長轉換在廚師界慣用的「師徒制度」,對誤入歧途(多以酒癮與藥物濫用)與貧困或缺乏支持的青年,提供除了職業能力以外的生活教育與引導,不但培養他們對烹飪與餐飲文化的熱情及尊重,也包含協助、培養他們解決困難的能力(解決債務、居住難題、人際關係),並藉由實習、參觀旅行、畢業後的輔導就業等計畫,激勵他們的視野與企圖心,帶領他們遠離酒精、藥物濫用與負向的情緒困境,確保其社會價值的產出效益,也為Fifteen的永續經營,培育了許多種子。

當然,如何讓一家餐廳能夠經營成功,又是另一門專業了!雖然乍看之下,這個模式和台灣也有的庇護工廠頗類似,但實際上經營一家店或者一個商品品牌的學問,卻不是這麼容易。而以公益為號召的商品或店家也必須自覺:即使是公益單位也一樣要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具備市場競爭力,不能單單寄望社會大眾會因為支持公益而主動購買品質不夠理想或者價格高於市價的產品。Business is business. 必須謹記:只有夠好、才能不畏競爭,這是經營生意不變的生存之道!



參考資料及部份文字引用: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
http://www.sec-taiwan.org/intro/intro_4_detail.php?id=13

公益行銷-環保議題篇





◆ 中華電信:「數位造林.光世代」
http://cht.arcww.com.tw/tree/
http://blog.xuite.net/chttree/treeblog

◆ 台灣杜邦:「Cool Seven-7 days讓地球COOL一夏」
http://act.udn.com/coolseven/index.html
http://city.udn.com/10030

由於地球環境惡化速度太快,環保議題受到重視的程度也遠比其他公益議題為多。本篇的兩個案例均以節能減碳為主題,操作方式則均屬於website campaign的模式。 

中華電信的「數位造林.光世代」從去年開始推動,訴求是:「用網路、多棵樹」,希望透過電子帳單的推廣達到省紙救樹的第一步,並結合情人節等特殊時點,配合推出“e卡告白”、“音樂傳情”、“情話輕鬆Send”等情人節系列活動。並且贊助珍古德協會的綠拇指計畫,民眾只要上網下載「游標樹」並簽名響應,每達一萬次,中華電信等企業就會贊助新台幣五萬元給一所學校參與綠拇指計畫。「數位造林,綠拇指」計畫讓學童認識、種植、觀察台灣的原生植物與環境生態的關係,讓綠化及生態概念能向下紮根,讓關心環境及暖化問題從小萌芽。這項計畫迄今總計已在104所校園種下台灣原生樹種,讓綠化與教育同時向下扎根。

除了「數位造林.光世代」的網站外,並將後續於各個學校執行「數位造林,綠拇指」的活動日記以blog記錄,讓所有曾參與種樹計劃的學生們都可以在這裡分享心得,是能夠增加互動性、擴大影響力不錯的一個運作模式。由「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費時一年拍攝的紀錄片「種樹的男人」,也於今年六月完成,並作為中華電信十二週年慶的主題影片。

除了持續推動「數位造林.光世代」,中華電信日前更推出「節能助功隊」的新活動(http://www.cht.com.tw/Files/Download/green_team.htm)
以五大類方案為企業打造專屬的節能減碳服務,我覺得當中最特別的一項是整合GPS技術的計程車派遣服務,這是提供給計程車業者的服務。因為經濟不景氣,滿街空跑的計程車不僅耗油且會增加空氣污染,既不環保又不經濟,但因為技術及成本考量,並不是所有車隊都有能力建構自己的派遣服務,中華電信提供相關的硬體及系統租用服務,業者不需自行建置系統,即可使用計程車派遣服務,真正落實節能環保,又可提升營運效益!


另一個案例:台灣杜邦「Cool Seven-7 days讓地球COOL一夏」則比較偏向是PR性質的活動,焦點在將杜邦的品牌與環保做連結,活動本身和個別系列產品的直接關聯度比較低一些,整個架構中只有「體驗杜邦」這個項目是依據使用族群的不同介紹相關的杜邦產品(準確來說,是應用杜邦各項專利技術所開發製造的產品)。而和中華電信一樣,這個活動也設有blog:「COOL客召集令徵文活動」,並邀請黃國倫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許心欣擔任活動代言人。

今年是杜邦在台灣40週年,一直以來杜邦以科學為基礎,發明了數以萬計的專利、結合超過三千多個品牌,以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和環境自許。杜邦給人的印象比較傾向材料的技術研發,因此其產品也並非直接銷售給一般消費者,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活動時其實頗為驚訝,因為這明顯是針對一般大眾所做的公益行銷活動。

或許你可能會質疑一個主要業務為B2B的企業,為何會做一個針對end user的活動?而且看起來效益似乎也並不那麼直接,但如果你能更認識“杜邦”、理解它背後所代表的“技術先進、環保”的品牌象徵意義,那麼當你在賣場商品的標籤上見到杜邦的專利名稱時,必然能夠產生正面的好感以及對產品的信任了!除了PR性質的企業形象建立外,相信這也是重要的活動效益之一吧!

公益行銷-女性議題篇




◆ 寶僑(P&G):「六分鐘護一生」活動
http://www.pgtaiwan.com.tw/pg/site/carewoman.php

◆ 聯合利華(Unilever):多芬(Dove)「真實美人運動」(Campaign for Real Beauty)
http://www.realbeauty.com.tw/home.html


兩家世界級的FMCG大廠:聯合利華(Unilever)和寶僑(P&G)經常在其所屬各個品類上互相競爭,也因為其主要客群均為女性,因此在公益行銷活動上的議題選擇也都以女性為主。

寶僑(P&G)的公益行銷活動中,大眾最有印象的應該是「六分鐘護一生」,這項婦癌預防衛教活動的舉辦已邁向第十年,且歷年來均由蕭薔、林志玲等高知名度的明星代言,今年林志玲代言活動的海報還成為國民健康局宣導衛教單張的資料,累積頗佳的企業正面形象,也對婦癌預防的宣導盡了不少心力。

P&G關心女性生理健康,Unilever則將訴求焦點放在女性的心理健康。多芬(Dove)的「真實美人運動」希望傳遞的正確概念是:「沒有美不美,只有不同的美」,美麗不該只有一種樣子,媒體灌輸的美女刻板印象是不健康的,該改變的不是身體的外在,而是扭曲的觀念。唯有擁有自信,發自內心喜歡自己天生獨一無二的特質,才能真正擺脫揮之不去的整型或減肥焦慮,從而能生活得更加健康自在。

在台灣,大概P&G的做法比較容易得到理解與認同,因為效益立竿見影,公益訴求所在也一清二楚,但我個人其實比較喜歡多芬(Dove)的「真實美人運動」,因為我對於這項活動所傳達的概念比較認同。當然,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層面的健康更重要。眾所週知,很多身體的病痛其實是因為心理的疾病所引發的,而正面的意志也絕對會影響一個人生理疾病的康復狀況。可惜因為此一公益活動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六分鐘護一生」直接了當,似乎引起的關注程度或話題性也就不是那麼理想了!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局網站)

從CSR「企業社會責任」到公益行銷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議題在台灣日漸成為顯學,除了是國際趨勢影響之外,媒體亦功不可沒。《遠見》雜誌於2005年創立「企業社會責任獎」時,創辦人高希均曾說:「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當人品欠缺時,反映在企業經營上,就是缺「企業倫理」,缺「企業社會責任」。是這樣的認知,促使《遠見》雜誌毅然決定設企業社會責任獎。 

「企業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要重視倫理與品德、股東權益、勞動人權、供應商管理、消費者權益、環境、社區參與、績效資訊披露及對利害相關人的責任等(註1)。以行銷的觀點來看,CSR的概念最常以PR的型式來操作,或者說PR可以運用的最佳議題就是CSR,常見的公益行銷即為此種概念下的產物。

公益行銷又稱「善因行銷」(CRM; Cause-related Marketing),公益行銷對企業而言既可建立優良形象,又兼具行銷目的,似乎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作法,但事實上在執行面卻必須操作得更細緻、考量更周全,否則反容易被質疑是以公益包裝行銷,而引起社會大眾的不良觀感,例如:商周的「水蜜桃阿嬤」事件即是一例。

優識公關總經理何伶華於「推動公益行銷 品牌效益倍增」(註2)一文中,整理了評估公益行銷的十大準則:

……………………………………………………………………………
公益行銷的十大準則

一、許多公益團體會主動找上企業贊助,多少給一點預算都好,其實反而是亂槍打鳥,效果零散,無法為企業品牌形象加分。公益行銷,企業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思考目的,是否能達到提供公益形象同時凝聚員工向心力的雙重目標。

二、確定公益行銷過程中溝通的對象是誰?舉個例子,P&G長期贊助「六分鐘護一生」,那是因為消費性產品的最大消費者是女性,而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防治對象也是女性。

三、公益活動的性質要符合產業的形象。如果一家高科技公司贊助的卻是傳統工藝,或是菸酒業者支持健康公益訴求,都是占不到便宜的。

四、分析活動的潛在伸展力。傳播印象是累積的,如果無法衍生後續效應,只靠單點的短期操作,只是事倍功半。

五、評估公益活動對經銷商和零售通路的吸引力。

六、確認活動中的領導地位。許多時候,寧可選擇獨家贊助的雪中送炭,而捨棄大推頭贊助商的錦上添花。因為,當20家企業一起分享公益的光環時,公益形象往往也一併被稀釋掉了。

七、衡量對企業的內部影響。如果一個公益活動換來員工抱怨連連而非整體士氣提升,絕非從事公益行銷的初衷。

八、執行效應的評估,要回過頭去檢視當初的目標是否已經達成。

九、是否需要其他行銷工具的支援?除了記者會之外,有沒有廣告預算可以協助後續曝光?要有做公益、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十、最實際的,審核預算。
……………………………………………………………………………

這十項準則非常全面地列出了公益行銷的評估要點,相當值得想要規劃公益行銷活動者作為參考。如前所述,公益行銷絕非有百利無一害、或者做越多越好,尤其現在的消費者非常聰明而敏感,企業如若純粹做公益,那當然至少可贏得好名聲,但若在公益目的背後藏了太明顯的商業企圖,反倒弄巧成拙,造成負面影響。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在行銷活動規劃時一併納入公益考量,以行銷為主、公益為輔,如此一來,既已昭告大眾:「這是行銷!」,但又順道可為公益盡一點小小心力,消費者也就不至於以純粹公益的觀點來嚴格看待一個行銷活動了!



註1:遠見雜誌http://www.gvm.com.tw/event/csr2008/page01.html
註2:2005/05/14 經濟日報/李盛雯報導

龍生龍,鳳生鳳



這個「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燈箱廣告位於台北捷運站內,應該已是第二波上檔,但更早之前初見時它即已印象十分深刻,因為這個廣告非常靈活地運用了中文字的精妙之處,對中文俚俗語稍有概念的人,不難體會該廣告的焦點訴求。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意指優秀的基因理應會藉由繁衍遺傳給下一代,但事實上人類卻有可能會因基因變異而導致疾病缺陷,「即使無家族病史,造物主也不能做出健康保證」,這也是廣告裡第二個「龍」字的右下角少了三劃,所欲傳達的意旨所在。的確是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相當具有創意的平面廣告。

健康好鹼單-深海藍金


健康好鹼單-深海藍金


前些時候讀到一篇〔海洋深層水,藍金產業鏈成形〕的報導,同時也在7-11發現一個有趣的商品組合:統一PH9.0plus鹼性海洋深層水〔健身啞鈴禮盒組〕。

先來說說關於水市場中的熱門話題-深海藍金:海洋深層水,以下是引述經濟部水利署〔深海藍金-深層海水的發展與願景〕一文的部份介紹:

「深層海水是斜溫層以下(約海平面200公尺以下)的海水,陽光無法進入,具低溫(我國海域調查為6~9℃)、富礦物質及營養、清澈乾淨、病原菌稀少等特性,可應用在淡化造水、生產飲料水、水產養殖、食品加工、製鹽、生產保健補品、製藥、水療、製造化妝水等多種目標產業上,以深層海水資源為原料,應用新科技方法強化傳統技術,可創造高附加價值,屬於新興水資源。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台灣東海岸位於大陸棚邊緣,具有地理位置之優勢,所以台灣東部有優越深層海水資源。

經濟部為整體性推動深層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已擬定「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實施計畫」,由部內之水利署、技術處、標準檢驗局、工業局、中小企業處及國際貿易局依分工積極進行相關工作,以協助國內地方政府及相關業者發展深層海水產業並拓展國內外市場。標準檢驗局也已核發首波三張海洋深層水驗證證書(台灣肥料、光隆集團、幸福水泥),預計近期獲得官方驗證合格的海洋深層水飲料即可上市。」

水是人類生存必需,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已超越號稱為“黑金”的石油,國內飲用包裝水市場一年規模約35億至40億元,消費者也已被教育至“買水喝”是再合理不過的事了!但新興的“藍金”,目前國內市場只有統一企業、台鹽等公司推出與海洋深層水相關的產品,台鹽的「海洋生成水」主要取自於水深20公尺海水煉製精鹽的產品,有別於其他業者取用太平洋海面600公尺以下的海洋深層水,不論技術、取水地、深度和名稱都明顯不同。統一推出的「PH9.0 PLUS」用水來源則是自日本高知地區進口海洋深層水的濃縮液,到台灣後再經稀釋及添加電解水等加工程序後包裝上市,主要是以含珍貴微量礦物元素及鹼性調整體質作為訴求,而這便是〔健康好鹼單〕這個slogan的由來了!

統一PH9.0plus鹼性海洋深層水其實上市已有一段時間,無論定價和瓶裝容量均和一般礦泉水或純水走不同路線(29元/850cc),而此次在7-11出現的〔健身啞鈴禮盒組〕則充份傳達出它的“健康”定位,以特製的水啞鈴作為贈品,飲用完後可裝入水或砂作為健康器材,禮盒上清楚標示裝水或裝砂後的啞鈴重量,紙盒側面還有可愛的六個插圖教你如何用簡單的啞鈴動作“練練二頭肌”和“再見拜拜肉”,整體的商品企劃上定位明確,而且在商品package的設計上也很用心,將小瓶水啞鈴直接置於上方當成禮盒組的把手,可以隨手一提就走,是相當貼心而方便的設計。

但就限量商品組合而言,開模生產啞鈴特殊造型水瓶已需相當之成本,同時這個紙製提盒又必須能夠承受三瓶水的重量,包材本身亦所費不貲,可推論而知以禮盒型式面市之目的並非著重於產品促銷,而是較傾向於提升產品在賣場中的能見度(在7-11裡是以特製的大型紙製專架陳列的),以及強調產品本身的“健康”訴求。雖然市面上本來就有水啞鈴產品(健身用之空瓶),而且若將就一些,普通的礦泉水瓶也可以拿來當啞鈴用(但瓶子不易握,尤其材質厚度不足而偏軟),但以啞鈴水瓶作為產品容器兼實用贈品卻能充份達到印象聯結的目的,同時特殊的商品組合設計也的確達成了吸引消費者目光的任務,至少我就成了欣賞創意而購買的消費者之一囉!


參考訊息:

2007-4-17自由時報〔海洋深層水 藍金產業鏈成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17/today-e3.htm
2006-10-30經濟日報〔包裝水商機 每年將上看百億〕
http://www.lama.com.tw/bio/meet/act.asp?id=148


撰文:Regina Chen/May 3,2007

「一試就成老主顧」- IKEA旅舍計畫

「一試就成老主顧」(管理雜誌-方正儀. 2007/12/10)


主動出擊,讓消費者透過試用,認識品牌和產品,加上親身體驗,在腦海形成印象、產生信心,提高購買意願。

買一張床,你需要躺多久才能充分體驗它的舒適?才能確認它的確可以帶給你一夜好眠?

十分鐘應該是不夠的,問題是,有多少家具店,會允許顧客像晚上睡覺般,躺上好幾個小時?

瑞典家具連鎖店IKEA在2007年夏天推出「IKEA旅舍」(IKEA Hostel)計畫,挪威奧斯陸的一家IKEA分店,白天賣家具,晚上則變身旅舍,供顧客免費住一晚,實際體驗IKEA家具的好處。

想參加這個為期五天的活動,IKEA設計的門檻也很簡單,只要填寫表格報名,並回答「為什麼想在IKEA過夜?」這道問題即可。每晚30位的名額,卻收到上千份的報名表,想親身體驗的,還包括了到奧斯陸旅遊的觀光客。

IKEA開放試住的,包括各式各樣的主題式房間,如上下舖的宿舍型房間、裝飾浪漫的新婚套房、適合全家的家庭套房等,還有兩餐IKEA餐廳的美食。如果經過這一晚,你喜歡上房間裡的床、枕頭被單、桌椅甚至燈光,第二天早上check out時,就可以直接買回家。

住IKEA旅館雖然不用錢,但卻為這家店帶來驚人的銷售業績。


不再亂槍打鳥

試用的行銷威力,在於大幅降低消費者心理層面的進入障礙,以親身體驗看看做為吸引他們購買的手段。業者主動出擊,讓消費者透過試用,認識品牌和產品,親身體驗之後,在腦海形成印象、產生信心,之後付費購買的意願便提高不少。

常見的試用行銷模式,集中在小量或短時間的免費試吃試用上,從超市試吃煎好的香腸、街上發放或塞到信箱裡的洗髮精試用包,到陳列在體驗店供人試聽試玩的iPod,但這種模式無法讓消費者完全體認商品的優點,例如只用一次美容精華液無法完全改善膚質,穿慢跑鞋在室內跑幾步,也無法知道跑完五公里後腳踝會不會痛。

所以,目前的試用行銷,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結合商品使用的環境,讓消費者在實際狀況下做體驗。

與一般試吃試用不同的是,舊模式是亂槍打鳥,希望在廣大的群眾之中可以找到潛在消費者,最多就是發出訊息希望對商品有興趣的人前來,業者處於被動的狀態,無法保證試用品能在適當的時候、正確的場合用在恰當的對象身上,更不能掌握試用後會有多少人購買;新模式則是精準鎖定商品的目標對象,打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並為他們塑造未來使用這個商品的情境,在這種情況下,業者是主動的。


另一種置入性行銷

新模式擴大了適合試用的商品範圍,除了過去的食品、化妝保養品等一般消費品,也跨入價格更高的耐用品,更拉長了試用的時間。

這可以說是另一種置入性行銷,只是不是運用在媒體上,而是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與潛在消費者接觸,讓他們實際感受到商品的好處。這個商品「展示」的新地點,可能是車站、學校、公園、度假村、俱樂部、醫院、會議中心或是郵輪。如果你在一星期的度假生活中,每晚都躺在同一張床上,而且夜夜睡得香甜,你會不對這張床心動嗎?

想一想顧客怎麼用、什麼時候用你的商品,將你的商品融入消費者的生活,消費者愛上你的商品,就不會是因為廣告上那些無關痛癢的訊息,而是他的親身體驗。

「行銷中的創意」-奧美熱血青年戰鬥營

工作智慧》六大心法 讓創意有價值 聯合新聞網 2007/12/28

現代人最大的焦慮之一,莫過於害怕自己沒有創意。知名作家及創意行銷人王文華提出增加創意六法,並強調,行銷人的任何創意都必須能為客戶創造價值,因為「有無價值與有無創意,是兩回事。」

奧美集團舉辦員工訓練「奧美熱血青年戰鬥營」,邀請王文華主講「行銷中的創意」。他以影片、照片甚至真實商品等各種視覺輔助,並透過互動問答方式,帶來精彩的案例說明。

王文華指出,「觀察能力」可說是創意的首要來源,而且好的行銷人想要擁有好創意,不只要看到客戶的實體需要,更要顧及其心理需求。

例如,依照食譜做菜的人,常常切完菜,還得把菜挪放到秤台上秤重,以確定分量符合食譜的規定;但有人設計開發出一款可直接顯示重量的砧板,就不必把切好的菜移來移去,解決了使用者做菜時的麻煩;這就是觀察使用者實際需求而有的創意。

拿出你的觀察力,打破一切刻板印象。別老是點頭,常常問「why not?」

目標對象的心理需求,更是行銷人不可疏忽的重點。王文華指出,以女性跪坐姿態作造型的枕頭,滿足了沒有女朋友、卻想「睡臥美人膝」的宅男心理需求;擺放在車上的壯男充氣娃娃,則是為滿足單身女性獨自開車時的安全需求所設計。

不過,觀察有正面教材,也有負面教材。他舉電影情節為例,男主角原想拒絕女主角的晚餐邀約,託辭當晚與客戶有約;誰知好事同事立刻插話,說該應酬已改時間,讓男主角不得不接受邀約。王文華認為,類似這種觀察的「負面教材」,行銷人應避免。

行銷人培養創意的第二個方法是「擺脫成見」。這指的是打破一切刻板印象,常常問「why not?」但不可為反對而反對,因為創意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價值,因此,反問時還必須考量「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王文華強調:「有無價值與有無創意,是兩回事。」

「離開熟悉的環境」,是增加創意的第三種方法。王文華以幾米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為例,說明男女主角正是困在「舒適圈」的典型代表,他們因各自習慣向左走及向右走,不只一再錯過彼此,也成了習慣的奴隸。

出走,離開熟悉的環境;誇張,創造話題,總之勇敢一點,別怕出糗。

他指出,有些企業已經注意到,讓員工離開熟悉的環境,有助於他們創意產出。例如,南韓三星創新設計實驗室讓設計師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家,不准說韓語,讓他們處於不安、不確定的情況,以便發揮生存本能,找出生存的方法。

第四個提高行銷創意的方法是「誇張」。王文華認為,誇張可放大創意的力量,有些誇張的行銷事件,甚至有機會上報紙頭版頭條,成為話題,為客戶創造公關價值。

王文華當場給奧美員工一道「誇張練習題」,要他們思考如何呈現「洗髮精」的「光滑而柔順」效果。不小心踩到掉在地上的頭髮,立刻滑倒;男生靠向女友滑溜的長髮,一靠上去就重心不穩、傾向一邊;學員們紛紛提出各種誇張的表現手法。

「聯想」是增加創意的第五個方法,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王文華建議,這可以從觀察外型或內涵,隨意地無限連結做起。例如,有家公司為了吸引小朋友,設計出兩個類似大耳朵的杯子把手,讓小朋友聯想到米老鼠;把撲滿設計成時鐘的造型,正是「時間就是金錢」的最佳聯想。因此,他認為,沒有點子是不好的,因為每個點子都在刺激聯想。

逮到機會刺激聯想,創造驚喜;多用比喻,想辦法把產品和生活概念做連結。

「比喻」,是增加行銷創意的第六個手法。王文華說,這指的是把產品和一個大家熟悉的東西或概念連結,並找出共同意義或功能,換句話說,「如果無法把A講得很清楚,就把A與B拿來比」。

例如,把兩雙大小不同的白布鞋放在一起,用紅色鞋帶穿出「囍」字,以示攜手共行,以此圖像印製喜帖,再恰當不過了;為了凸顯鞋油的功能與優點,可運用比喻手法,把一隻擦得晶亮的黑皮鞋,橫掛在汽車前座鏡子的位置上,讓人從光亮的鞋面就可看到自己的影像。

「二流的公司,把責任放在客戶身上;一流的公司,則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王文華建議,行銷人員多觀察,熟練這六種方法,同時勇於讓自己處於不安、不熟悉的環境,例如走不同路線、換位子、換午餐等,相信定能讓創意源源不絕,並為客戶創造價值。

【經濟日報/記者鄭秋霜報導/20071228】